今天是 2025年4月4日 星期五 | 登陆 | 注册 | 设首页 | 加收藏

佛教中的“浮屠”的历史由来

整数网络  
点击: 次   
- 小    + 大   

    “浮屠”是佛教名称,梵文(印度古代书面语)“佛陀”的旧译,一译“浮图”。“佛陀”的原意是“觉悟者”。而“佛”是“佛陀”的简称。佛教徒对其教主释迦牟尼尊称为“佛陀”或“佛”。后来,佛经中所记载的一切能“自觉”(大彻大悟者)、“觉他”(使别人大彻大悟者)、“觉行圆满”者(善于修身养性达到极至者)都称为“佛陀”或“佛”。所以,“浮屠”就是指“佛”而言。但是,也有人把“佛塔”的梵文音译“窣堵波”误译作“浮屠”,因而也称“佛塔”为“浮屠”,“七级浮屠”就是“七级佛塔”的意思,俗称“七级宝塔”。“佛塔”起源于印度,层数一般为单数,用木、砖和石等材料建成,用以收藏舍利(梵文音译“身骨”,指死者火葬后的残余骨烬)和经卷等。

(声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非本站立场)

上一篇:“子午谷奇谋”的传说和由来

下一篇:佛经中的100个经典故事

推荐阅读
QQ:3139014314  |   地址:GUANGDONG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