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 登陆 | 注册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影响孩子抗挫性的关键发展点是直觉思维

整数网络  
点击: 次   
- 小    + 大   

  很多家长都希望提高孩子的抗挫性,尤其是男孩子的家长。唯恐度把握不好,就让对孩子的宠爱转为溺爱,所以很多家长根本不敢狠狠地爱自己的孩子,只因他们的孩子是儿子。排除对孩子性别的考虑,很多家长也同样认为,适当地让孩子吃些苦头,孩子才能娇气,才会变得坚强更有承受力,孩子的抗压能力更强。

  但是,这样长久且常规的逻辑真的存在吗?或者我们是受了这样话语的长期影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本着这样的信念,我们总是莫名认为,吃得了苦,才能成大器。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些道理有些时候确实适用,但有些时候也真的未必适用。就像我们说,“否极泰来”,但是真的如此吗?否到了极点,真的就能泰来吗?未必吧。,没有方向正确的足够努力,现状还是不会改变,难道不是吗?而且,君不见,大多数孩子在父母提供的挫折里哭闹和频繁发脾气吗?

  冷静下来以后,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刻意”制造而来的抗挫性养育似乎并不会给你带来预期的效果,比如可以不帮助孩子,刻意为孩子提供困境,就像我们在很多电视节目中看到的,各类去哪变形记,从城市到农村,从农村到城市,让孩子感受不一样的生活,虽然对人的心灵触动很大,但无论是对于从城市到农村,还是从农村到城市,让孩子瞬间翻天覆地地改变当前生活,都极有可能带来心理上的伤害。为什么一个孩子必须经历如此震撼,才能解决行为问题?这似乎真的有些残忍。

  关于抗挫性的培养,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如此做作,或是刻意而为之。因为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孩子,就会有不同的发现:越是小孩子他们的抗挫性越是比较差,这不仅仅跟他们稀少匮乏的生活历练有关,也跟他们的思维发展特点有关:学龄前的孩子更多的是直觉思维,凭着感觉走,缺少理性分析,也缺少过程想象和推理,所以他们会非常地在乎结果,还会只是盯着结果看,当结果不如人意时,就会产生极大的负性情绪,但凡遇到内心期望得不到满足,就会愤怒悲伤,甚至抓狂。所以,孩子很怕失败,陪在身边的父母也很害怕孩子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家长主要是无法接受孩子面对失败时的那种脆弱和无助,让家长焦虑孩子的未来个性发展。

  事实上,过分专注于结果而忽视或者说是轻视过程,是所有抗挫性人群的通病之一,不仅是小孩子,成人也是如此。都是抗挫性差的人群,相对而言,成人更容易受到功利心的诱惑而出现挫败感,败给自己的情绪,经过情绪的加工,一切都会变形。而小孩子则多是败给了自己的思维特点,受制于认知发展。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描述过孩子对于事物的思维过程,比如一根铅笔倒下了,孩子往往只看到两个点,起始和终止,而成熟的个体可以看到或者是可以想象笔倒下去会经历的过程。这就是孩子的思维不同于成熟个体的差异所在。

  而非常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论,学龄前儿童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觉的思维,会利用初级推理以及内心渴求来获得世界知识,比如他们很喜欢成为第一,最棒的,喜欢说自己是每个话题的权威,尽管事实并未如此,但是他们还是如此自信,自信得丝毫没有逻辑基础,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孩子。一旦孩子认为自己付出了努力,就会得到值得庆祝的结果,所以一旦付出后遭遇失败,他们便会容易“气急败坏”,难以面对和接受,尽管情绪调控也能提升孩子的抗挫性,但显然孩子的直觉思维发展水平,在情绪的“前面”早已影响了他们的抗挫。没有思维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实在难以提升抗挫性。

  如果孩子对事情的认知不能达到对过程的认知,就很难从过过程中找出可以改正调整的环节,无论怎样的成功,都是点滴的累积组合而成。随意,在孩子的直觉思维状态下,只有帮助他们逐步填补中间的过程,让他们看到过程,他们才会做好每一步,改善每一步,达到最后的成功。即使遭遇了不成功的结果,也懂得分析过程,重新来过,因为此时,孩子才会明白,最后的成功,是一件事情的某个发展点,未必是终端,还有可能是新的起点。而想要到达这个点,就要经历前面的每一步准备和努力。

  鉴于此,父母想要提升孩子的抗挫性,就需要在过程中引导孩子,而不只是在开始和结束的两个端点上关注孩子,成也过程,败也过程,这才是家长陪伴的关键所在。孩子不是按部就班,完全遵照设定运行的机器,而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有想法,有情感,会松懈,也会懒惰,更会脆弱,这些人的特性会同时推动和阻碍孩子的探索。看似孩子个性发展,也跟孩子的思维发展密切相关。

  当看到孩子的抗挫性没有我们期待的那样好时,请父母们也要考虑一下自己孩子当下思维的发展水平如何,“就事论事”的方法很多时候解决不了孩子当下的问题。预期空洞的鼓励孩子,或者是讲述励志故事,不如给予孩子过程性的陪伴,见证孩子思维的过程,找寻到克服每一个小难点的小方法,让孩子获得最后的“成功”。

  本文来自@赵博士养育咨询室温暖陪伴微博

(声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非本站立场)

上一篇:孩子智商高低,原来看这点就知道了!有些父母要扎心了!

下一篇:在学校里为什么越是学习好的孩子,人缘越差?老师说出原因

请遵守法律法规,文明发言,积极发表您的知识与见解。
昵称 * email 主页 验证码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吧。
推荐阅读
QQ:3139014314  |   地址:GUANGDONG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