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 登陆 | 注册 | 设首页 | 加收藏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莒国

整数网络  
点击: 次   
- 小    + 大   

  

   莒地,商为古幕国,春秋时期为莒国,汉代为城阳国,莒故城为莒地区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美丽而古老的莒国历史悠久,历代均有杰出文化艺术人才,创造并延续了灿烂的莒文化,与齐鲁文化并称“齐鲁莒”文化,成为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至今为世人所伟诵。

  据考,莒为地名始自原始社会的部落,《中国史稿》(郭沫若著)载“伯益是早期融入华夏的又一支夷人分支,传说中伯益的后裔,有徐氏、郯氏、莒氏等十四个民族。”至商代为姑幕侯国,周为莒国,汉为城阳国,后为州为县。古老而年轻的莒地,在数千年的岁月中,积沉了丰厚的文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莒县陵阳河出土的刻有象形文字的大口尊和陶质牛角号,把华夏文明史上推了一千年。

  商王朝时期,莒地属青州姑幕国,清雍正《莒县志》记:莒地“唐虞以前无考,商(属)姑幕国。此侯国也,殷爵列三等,而姑幕实侯此土,仅见之汉史中。”在春秋初从计迁莒后,莒国国势正强。莒不断与齐、鲁、晋等大国会盟,还对周围小国不断发动战争。到春秋中后期,国内混乱,政治腐败,国势日弱,疆域屡遭蚕食。

  1、周代史料空缺期

  莒国自周初始封,至春秋鲁隐公元年的莒国历史史文空缺。史记中未立《莒世家》。于是,这段历史成为了一个谜,让后人永远无法猜测。现在,仅知自己兹舆期始封,至鲁僖公年间的莒平公,共历十一世。平公之后,开始出现国君世系的记载。为了承袭了东夷风俗,国君无谥号,只在名字上冠以地名,用作在世时的称号。从这里可以看出,至少自周初至春秋初期近三百年间,周人希望以周鲁为代表的华夏文化去同化东夷孑遗,并没有显着效果。

  2、有时可查的时期

  自鲁隐公二年后,《春秋》经传始见莒之事迹。战国时期楚简王灭莒(时间在公元前431年)的二百九十年间,莒国发生了很多大事。与齐国、鲁国两大邻国关系很不稳定。以说明夷夏之斗争与民族融合过程,在东方仍在继续进行中。

  3、莒国早期

  自公元前720~前673年,为莒国历史的早期。起初,莒的疆域似已较初封国时有所扩张,也有可能是逐渐恢复了周公东征前之的旧疆域。它南入向(在今莒县南七十里处),北伐杞国,灭亡邾国。杞为旧国,商朝卜辞中有“杞侯”字样出现。周武王重封夏之后楼公于杞,初都于今河南杞县,春秋前,不知何故东迁。先迁于今新泰县境,继又迁淳于(今安丘东北)。杞之国土,东起今诸城境,西至安丘境,正好横亘于莒之北部。莒欲扩地,向南已灭向,向北不能灭杞国,所以使用蚕食手段,先占领一邑。杞本夏族,但因处东夷故地,用夷礼,所以齐国、鲁国等国很鄙视杞国,不与杞国建交。

  莒国的西疆与鲁国接壤,西北与州国、纪国二国接壤。州国是小国,姜姓,不久被齐所灭。纪国曾因调停鲁国与莒国的关系,与莒在“密”地会盟。公元前715年,鲁国和莒国因此在“浮来”结盟。可以看出莒对西方及西北方的邻国,维持了友好关系。但齐桓公即位后,齐国称霸,局面发生改变。

  齐桓公为公子时,曾到莒国避难。返回齐国当了君主之后,却不念旧德不久,齐国却向东方扩张。纪国和杞国首遭侵略,亦见“伐莒”之文。莒国似乎明白这个情势,以后不再向北发展,转向西、南两方,开始与鲁国鄫国发生纠葛。

  当时,莒是齐国和鲁国之外的东方大国,附近的贵族与国君,在本国住不下去时,都喜欢投奔莒国。这时,在莒国的外国贵族,除了齐公子小白之外,还有谭君、鲁庆父。因为鲁国人赂莒交出鲁庆父,又食言不送贿款,鲁国和莒国之间曾数次发生战争,莒国被打败。结果,鲁国也有了戒心。在鲁庄公二十九年(前665年),在城诸及防(东防,在今费县东北40余里处)布防,就是为了防备莒国。齐桓公由于标榜尊王攘夷,所领导的几次会盟,莒都不得参加。后宋襄公欲霸诸侯,也领导了几次会盟,莒亦未获准参加。

  4、莒国中期

  自鲁僖公二十四年~鲁成公十四年(公元前626~前577年)是莒国历史的中期。这时,是晋文公继齐桓公后当霸主,以及邲之战后楚庄王继为霸主时代。莒国在这一阶段,历经兹平公、纪公庶其、厉公季陀、渠邱公朱四代君主。他们先后参加了中原各国的几次会盟,外交上初步活跃。

  晋文公虽然也提出了尊王攘夷,却未在会盟中强烈的表现出来,所以莒国得以参加了有名的践土之盟。此时,齐国继续向东方讨伐。记载明确的是公元前600年伐莱国,占领根牟。莱国为东夷,根牟又在莒国的边境,所以齐国于公元前598~前596年有两次侵略莒的战争。《左传》对于后一次伐莒记载到:“莒恃晋而不事齐故也。”部分说出了齐国、莒国双方的打算:与莒国同时,被晋文公邀请参加会盟的小国邾国,本是鲁国的禁脔。此后,齐国想要吞并莒国,鲁国想要吞并邾国,二大国的首领经常派使者或亲自会晤。

  公元前599年,鲁国出兵伐邾国,第二年,两国连兵攻打莒国。第三年,楚国在“邲”打败晋国,齐国见莒国失去了盟友和援助,于是,便无所顾忌的,在第四年再次侵略莒国。此后十年间,齐国自持强大,开始欺负鲁国,又侮辱晋国派来的使臣,形势发生变化。晋国、鲁国、卫国、曹国在公元前589年合兵伐齐国,败齐于“鞍”。于是,莒国得到恢复,公元前584年以后,莒国又参加了以晋国为盟主的马陵之会及蒲之会。

  后来,可能由于齐国和鲁国相继侵略,也可能由于莒君渠邱公无能,莒国的三座城池经常为楚国所攻破,但楚国不能据而有之,不久退出。公元前574年渠邱公死,子密州即位,史称黎比公。

  5、莒国中后期

  自鲁成公十五年~鲁襄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76年~前542年)为莒国历史的中后期。在这一时间段前期,晋悼公领导的晋国重新称霸。后期,宋国向戌建议晋国、楚国弭兵,争霸局面稍得缓和。

  晋国势力重新强大之后的三十年之内,举行了大会盟二十四次,莒国每次皆全部参加。由于多次参加盟会,莒似乎逐渐以大国自居,莒的君主自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开始对外用兵。一开始,就合邾国联合,共同侵略郐国。

  郐国在莒国的西南,离鲁国比较近,便向鲁国求援。但是,鲁国被打败,郐国终于为莒所灭。鲁国的君主认为国家到受到了威胁,加强位于东疆的费城的防护。公元前565、公元前563、公元前561年,莒国三次进攻鲁国。看上去,仅仅是争夺边境上的田地,然而鲁国却以为:“莒人间诸侯之有事也,故伐我东鄙。”。当时,晋国、楚国继续争霸,齐国、鲁国也都在中原争霸,莒就钻了空子。

  由此看来,莒渐渐强大之后,也回想别的国家一样拚命侵略邻国。史书里评价,春秋无义战,莒也不可能例外。莒国的兵力,这时看上去很强。公元前555年,以晋国为首的十二个国家联合讨伐齐国,莒曾要求以“车千乘”从东南方向袭击齐国。这一次,齐兵吓得不敢出战,晋军焚烧了临淄。十二个诸侯国的属下之兵后来到达了齐国的南方边境。齐军坚守城池,未导致很严重的惨败。然而,齐国对莒极为不满,开始有了报复之心。

  莒君黎比公治理国家,《左传》称之为“虐”,又说“国人患之”,指的就是他不顾国力,不想百姓安危,经常与齐国、鲁国争战,民不堪命的情况。黎比公处于齐国、鲁国两国大规模开辟疆土的时候,利用强大的晋国为援,以攻为守,也确实能算是较好的策略。因而,这一阶段是春秋时期,莒最活跃的时期。黎比公死后,莒逐渐走向衰亡。

  6、莒国末期

  自鲁昭公元年~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41~前468年)为莒国历史的末期。这一时期,晋国公室逐渐强大,国力内耗不复外顾,莒失去了援助。莒君在历史上有记载者,有展舆、着邱公去疾、庚舆、郊公与狂五人。嗣后入战国,莒事无记载,公元前431年,楚国灭莒国。

  在这段时间内,莒国的国土经常被齐过、鲁国占领,国势渐渐变得虚弱,只好采取守势。而且,莒国有内乱,展舆当国君后,夺走了“群公子”秩的权利,群公子怀恨在心,把公子去疾从齐国召回,立为莒国君主。展舆在吴国避难,他的党羽务娄等三人奔赴齐国,带走了“大庞”、“常仪靡”二邑。后来,“牟夷”又去鲁国,把“牟娄”及“防”二邑送给鲁国。

  公元前532年,鲁国伐莒,攻占了“郠”。“郠”位于今沂水县边界,也是莒国的门户,因此,莒国西疆撤走了所有防守部队。在这时,莒仍然内乱不止。国君去疾死后,蒲余侯杀公子意恢,从齐国迎回了去疾之弟庚舆成为国君,此后莒国成为齐国的附庸。

  公元前523年,莒想摆脱齐国的控制,两次导致齐国的攻击,但此时,莒的国力大大缩退,比不上周围的国家。在战国时代,楚国的势力扩张到淮河上游,灭亡了蔡国,进而灭莒。但是,莒离楚国还是比较远,楚不能长期占有莒地,莒国的全境最终成为了齐国的疆土。

  7、莒国的灭亡

  公元前431年,古代希腊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斯巴达”和“雅典”这两个城邦国家,为了争夺古希腊的统一大权,浴血较量,大开杀戒。正当这场历史上著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揭开序幕的时候,在遥远的东方,古中国的大地上,一场灭国大战也开始上演。发动这场 战争的主角是刚刚继承王位的楚简王,其目的就是要将楚国的版图扩展到东海之滨。

  楚简王,名熊中,楚惠王之子。《史记·楚世家》云:“五十七年,惠王卒,子简王中立。”我们由此判定,可知熊中是在公元前432年继位为王的。

  已经逝去的楚惠王,在其长达五十七的治国生涯中,任人唯贤,开拓进取,励精图治。他在与秦国结好,稳定西部的前提下,在公元前447年一举灭掉了蔡国,后在公元前445年灭掉了杞国,楚国的势力范围不断向东北方向推进。早在公元前473年,吴国已经被后起之秀越国所灭。《史记·楚世家》云:“是时,越已灭吴而不能正江、淮北。”由于继吴兴起的越国无力控住原来属于吴国的地盘,楚惠王乘机东侵,势力一直发展到了淮、泗流域。惠王的文治武功,为其继任者楚简王的王业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432年,楚惠王去逝,楚简王继任为王,继续沿着其父开拓的方向和既定的战略目标奋进。所以,他一旦安葬好了父王的灵柩,马上就走上了对外武力扩张的道路。他选择的第一个打击目标就是位于齐国南部的莒国。

  莒国 ,最早属于东夷古国。据现有出土铭文的甲骨文看,商代已有莒国。《通志·氏族略》云:“赢姓,少昊之后也,周武王封兹舆其于莒,今密州莒县是也。” 由此看,西周初年,武王封少昊氏之后裔于莒而立国,始封者为兹舆期。《正义括地志》云:“密州莒县,故国也。” 春秋至战国初期的莒国都城,位于今莒县县城的四周,东临沭河,西傍柳青河。据《读史方舆纪要》“废莒县”条载:“旧城有三重,皆崇峻,子城方十二里,内城周二十里,外郭周四十里。”此城就是莒国的都城。

  莒国的北境与齐接壤,西与鲁国为临。莒国在小国林立的春秋时期曾显露头角。在当时的东夷诸国中,以国土而论,仅次于莱国;同春秋诸强相比,也仅次于齐鲁宋郑卫等国。自西周后期开始,莒乘王室衰微国家动乱之机,出击小国,扩展疆域。先后灭掉向国、鄫国。曾经多次发难于当时的强国之一鲁国,而鲁国却无可耐和,唯有向晋国求助。《左传》还记载莒国大胜齐国的战例:襄公二十三年,齐侯袭莒,“伤股而退”,再战,莒君亲鼓而伐之,杀齐大夫札梁。《左传.昭公二十二年》也说:“齐北郭启帅师伐莒”,莒君“击败齐师”。莒国能屡败强齐,可见实力不俗。正是由于莒国的实力强大,所以在春秋时代,许多外逃避难者多选择莒国,就是成为春秋霸主的齐桓公,在因内乱外逃期间,也是由莒国提供的庇护之所,才积聚了复国的力量的。

  莒国地处今天被我们称之为齐鲁大地的山东省南部,楚国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在被我们称之为荆楚大地的湖北省。湖北与山东两地相隔十分遥远,就在拥有现代化交通工具和四通八达的高超公路网的今天,由其中的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都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在交通工具十分简陋的春秋战国时代,路途的艰辛可想而知。

  尽管两地之间相距甚远,而且还有千山万壑的阻隔,但是,却难以抵挡楚国铁蹄的侵入。因为,楚惠王灭蔡亡杞,已经为楚国下一步的军事行动打通了势力东扩的通道。所以,在楚简王早就绘制好的作战地图上,浩浩汤汤的百万大军,早就如一柄巨大的利剑,直插山东半岛。简王的战略意图很明显:只要占有了莒国,就撕开了北方大国齐、鲁两国,在东北部建立起的联防带,就可以建立起与之较量的前哨阵地。

  尽管《史记·楚世家》对这场战争发生的时间及战争结果,只是用寥寥数语,进行了介绍:“简王元年,北伐灭莒。”但其中的艰难险阴和浴血奋战的场景却可想而知。在冷兵器时代,要消灭并臣服一个离本土十分遥远的,势力并不很弱的国家,该要付出怎样的努力呀!《史记·楚世家》正文的注释里特别强调了这样一句话:“言‘北伐’者,莒在徐、泗之北。”这话也从侧面说明了此次灭国之战的艰难。《汉书·地理志》则说,莒传“三十世为楚所灭”。莒国与齐、鲁两个大国近在直尺,却被远隔千山万水的楚国灭亡,不知齐、鲁两国的贤能之士有何感想!

  8、莒国故城

  春秋至战国初期莒国都城,位于今莒县县城的四周,东临沭河,西傍柳青河。《读史方舆纪要》“废莒县”条载:“旧城有三重,皆崇峻,子城方十二里,内城周二十里,外郭周四十里。”元至元中载“东北隅为今城,周五里有奇。”明始砌以砖,即今之城垣。匝郭土阜,皆昔之故城基地。

  莒国,子爵,《通志·氏族略》谓其为“嬴姓,少昊之后也,周武王封兹舆其于莒,今密州莒县是也。”据《世本》记载,莒自纪公以下为己姓,故《左传》莒女称戴己、声己。《史记·楚世家》谓:“简王元年,北伐灭莒”,时当周考王十年(公元前431年)。《汉书·地理志》谓莒传“三十世为楚所灭”,后归齐。至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乐毅破齐,莒城不下。汉置莒县,又为城阳国。

  故城西北角在前城子后村南五十米,西墙伸到刘家菜园、韩家菜园前至南关村的消气岭以东。东南角湮没已久,无从查考。东墙所经至傅家洼以西,地名为“城子”。北墙至县化肥厂前。外城西北角“城子口”东西各有一段长二百米,高三米的残墙。东南至潍徐公路一喧有明显的高地,特别是“消气岭”一带,墙基仍高两米多。

  故城的西南角至东南角有断续残墙七百米,高约八米。在故城范围内,时常发现大量商、周时期陶片,以周半瓦当和窑具为多,齐法化、齐明刀刀币也时有发现。

  1995年12月、1996年6月莒县博物馆曾两度对宫城南垣外莒明刀遗址进行了考古试掘,出土了一大批陶器、坩埚、刀范、窑炉、铜碴等文化遗址,是证此处为莒明刀铸造作坊区。属于西汉时期的有陶器、金缕玉衣片,以及铸五铢半两钱的遗址和大批钱范等。故城墙基夯土内,有商周灰、黑陶豆盘、豆柄、鬲足等。

  9、莒国君主世系

  己兹舆期:公元前1046年~?年待考,其后十一世不详待考

  莒敖穆公:名字待考,生卒年待考

  莒兹丕公:己期,生卒年待考

  莒纪公:己庶其,公元前?~前610年

  莒厉公:己季佗,公元前609年,在位一年

  莒渠丘公:己朱,公元前608~前578年,在位二十年

  莒犁比公:己密州,公元前577~前543年,在位三十四年

  莒废公:己舆,公元前542年,在位一年

  莒著丘公:己去疾,公元前541~前529年,在位十二年

  莒郊公:己狂,公元前528年,在位一年

  莒共公:己庚舆,公元前528~前519年,在位九年

  莒郊公:己狂,公元前518~前481年复位,在位二十七年

  以后八世失考

  莒敖公(一作莒穆公)

  按:莒国为东夷国家,无谥号风俗,国君的称号并非谥号

(声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非本站立场)

上一篇:为何叫春秋和战国?

下一篇:《道德经》代表中国纯粹哲学

请遵守法律法规,文明发言,积极发表您的知识与见解。
昵称 * email 主页 验证码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吧。
推荐阅读
QQ:3139014314  |   地址:GUANGDONG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