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牙槽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以上颌前部较多见,可单独发生,也可上、下颌同时发生或与颌面部其他损伤同时发生。常伴有唇与牙龈的撕裂、肿胀、牙松动、牙折或牙脱落。当摇动损伤区的牙时,可见邻近数牙及骨折片随之移动。由于骨折片移位,发生咬合错乱。如外力来自一侧面颊部,也可造成侧方后牙的牙槽骨骨折,如发生在上颌部,还可同时伴有腭部骨折或上颌窦损伤。 牙槽骨骨折常是外力(如碰撞)直接作用于牙槽突所致。以上颌前部较多见,可单独发生,也可上、下颌同时发生或与颌面部其他损伤同时发生。常伴有唇与牙龈的撕裂、肿胀、牙松动、牙折或牙脱落。牙槽部受外力打击而致伤骨折。 在局麻下将牙槽突复位到正常解剖位置,然后利用骨折临近的正常牙列,采用牙弓夹板,金属结扎丝和正畸托槽方丝弓等方法固定骨折,牙弓夹板和正畸托槽均应跨过骨折线至少3个牙位,才能固定牢靠,骨折后常伴有牙脱位和牙髓坏死,应有牙髓病专科医师共同处理。 二、牙槽骨骨折后期并发症 牙槽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准确复位,妥善固定。治疗应在局麻下将牙槽骨及牙复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然后利用骨折邻近的正常牙列,采用牙弓夹板、金属结扎丝结扎、正畸托槽方丝弓等方法固定骨折。准确复位的要求是:将骨折段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骨折段上的牙恢复原有的咬合关系。由于骨折片移位,发生咬合错乱。常同时有牙折或牙脱位。如发生在上颌部,还可同时伴有腭部骨折或上颌窦损伤。 多见于前牙部分,或以单独发生,亦可伴有颌骨骨折或其他部位骨折。临床上牙槽骨骨折常伴有口唇和牙龈组织的损伤,骨折片移位、活动,摇动一个牙齿时其他邻牙亦随之活动,可有咬合错乱、牙齿折断或脱落。治疗为在局麻下将牙槽骨复位,用金属丝牙弓作结扎固定。 如上颌前磨牙或磨牙区牙槽骨折,骨折段向腭侧移位,不能用手法立即复位时,可用自凝塑料制成带卡环的腭托,再用卡环丝弯制成由腭侧通过牙间隙至颊侧的弓杠形,将其黏固于腭托上。在移位的牙上用金属丝结扎,并弯成小钩,然后用小橡皮圈挂于金属弓杠上,作弹力牵引复位。 三、牙槽骨骨折的鉴别诊断 1.血常规,X线检查。血液检验就是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即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这三个系统的量和质进行检测与分析。这三个系统与血浆组成了血液,血液不停地流动于人体的循环系统中,参与机体的代谢及每一项功能活动,因此血液对保证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调节以及人体的内外环境的平衡起重要作用。 血液中的任何有形成分发生病理变化,都会影响全身的组织器官;反之,组织或器官的病变可引起血液成分发生变化,因而血液学分析及其结果对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很大的帮助。大部分医院都使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检验(目前称血液学分析)。每次检查只需用0.1毫升(约两大滴血)的抗凝血,只要用30秒或1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检测并打印出20多项结果。 按压时间应充分。各人的凝血时间有差异,有的人需要稍长的时间方可凝血。所以当皮肤表层看似未出血就马上停止压迫,可能会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渗至皮下造成青淤。因此按压时间长些,才能完全止血。如有出血倾向,更应延长按压时间。 2.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检查可做出诊断。 四、牙槽骨骨折的治疗措施 1.金属丝结扎固定 单纯线状牙槽骨折,无明显移位者,可用金属结扎丝作简单的牙间结扎固定。牙槽骨损伤的固定方法可根据伤情选用。 2.金属丝牙弓夹板固定 用于骨折段较大,有移位的病人。也可用尼龙丝结扎,加复合树脂于尼龙丝周围,粘结后形成牙弓夹板固定。 3.腭托金属丝弓杠夹板弹力牵引 如上颌前磨牙或磨牙区牙槽骨折,骨折段向腭侧移位,不能用手法立即复位时,可用自凝塑料制成带卡环的腭托,再用卡环丝弯制成由腭侧通过牙间隙至颊侧的弓杠形,将其黏固于腭托上。在移位的牙上用金属丝结扎,并弯成小钩,然后用小橡皮圈挂于金属弓杠上,作弹力牵引复位。 4.对于儿童乳牙 牙槽部受外力打击而致伤骨折。因牙冠较小且呈锥形,不利于金属丝结扎固定,可予正畸托槽粘接其牙后牵引固定。牙槽骨没有强大的咀嚼肌附着,骨质较疏松,血运较好,损伤后愈合较快。 (声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非本站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