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ipolardisorder躁郁症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躁狂发作病人一般存在所谓“三高”症状,即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意志行为增强。 1.情感高涨 这是躁狂状态的主要原发症状。病人表现为轻松、愉快、热情、乐观、兴高采烈、无忧无虑。这种情感是愉快的并具有相当的感染力。症状轻时可能不被视为异常,但了解他/她的人则可以看出这种表现的异常性。有时病人也可以以易激惹的情绪为主,尤其当有人指责他的狂妄自大或不切实际的想法时。表现为听不得一点反对意见,因细小琐事而大发雷霆,严重者可出现破坏或攻击行为。病人常常在患病早期表现为愉快而在后期则转换为易激惹。 2.思维奔逸 是指思维联想速度的加快。病人言语增多,高谈阔论,滔滔不绝,感到说话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思想。有时可出现音韵联想,随境转移。在心境高涨的基础上可以出现自我感觉良好,言辞夸大,说话漫无边际,认为自己才华出众,出身名门,权位显赫,腰缠万贯,神通广大等,并可达到妄想的程度,有时可在夸大的基础上产生被害体验或妄想,但其内容一般并不荒谬,持续时间也较短暂,幻觉较少见。 3、意志行为增强 即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其内心体验与行为,行为反应与外在环境均较为统一。与精神运动性迟滞恰恰相反,病人活动增多,喜交往,爱凑热闹。与人一见如故,好开玩笑或搞恶作剧,好管闲事,整日忙碌。但做事虎头蛇尾,一事无成。尽管自己感觉什么都能干成,脑子灵光至极,但由于不能专心于某一事物之上,因而成事不足甚至败事有余。办事缺乏深思熟虑,有时到处惹事。 4、伴随症状 躁狂发作病人常伴有睡眠需要减少,终日奔波而不知疲倦。病人性欲亢进,偶可出现兴之所至的性行为,有时则可在不适当的场合出现与人过分亲热、拥抱、接吻而不顾别人的感受。由于活动过度,入量不足,可能会导致虚脱、衰竭,尤其是老年或体弱病人。轻躁狂病人可能保持一定自知力,而躁狂病人一般自知力不全。 躁狂发作的几种形式 典型的躁狂发作以情感高涨,愉快感为主要症状,是与抑郁症恰恰相反并具有所谓“三高”症的临床状态。而在某些躁狂状态的变型中情绪已变得不愉快。而是以易激惹为主。谵妄性躁狂是躁狂状态的一种极端形式。病人在一段时间躁狂发作后由于过度耗竭而导致意识障碍。混合性发作是在躁狂发作的同时伴有抑郁症状。躁狂和抑郁两类症状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在一段时期内交替出现。混合性发作的标准为;①发作以轻躁狂、躁狂和抑郁症状的混合或迅速交替(即在数小时内)为特点。②在至少2周发作期内,躁狂和抑郁两种症状在多数时间都必须突出。③既往无轻躁狂、抑郁或混合的发作。 二、躁郁症应该如何治疗 1.治疗原则 (1)个体化治疗原则需要考虑患者性别、年龄、主要症状、躯体情况、是否合并使用药物、首发或复发、既往治疗史等多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从较低剂量起始,根据患者反应滴定。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治疗反应、不良反应以及可能出现的药物相互作用等及时调整,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2)综合治疗原则应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危机干预等措施的综合运用,提高疗效、改善依从性、预防复发和自杀、改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3)长期治疗原则由于双相障碍几乎终身以循环方式反复发作,其发作的频率远较抑郁障碍为高,因此应坚持长期治疗原则。急性期治疗目的是控制症状、缩短病程;巩固期治疗目的是防止症状复燃、促使社会功能的恢复;维持期治疗目的在于防止复发、维持良好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药物治疗 最主要的治疗药物是抗躁狂药碳酸锂和抗癫痫药(丙戊酸盐、卡马西平、拉莫三嗪等),它们又被称为心境稳定剂。对于有明显兴奋躁动的患者,可以合并抗精神病药物,包括经典抗精神病药氟*醇、氯丙嗪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齐拉西酮、阿立哌唑等。严重的患者可以合并改良电抽搐治疗。对于难治性患者,可以考虑氯氮平合并碳酸锂治疗。治疗中需要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对于双相抑郁患者,原则上不主张使用抗抑郁药物,因其容易诱发躁狂发作、快速循环发作或导致抑郁症状慢性化,对于抑郁发作比较严重甚至伴有明显消极行为者、抑郁发作在整个病程中占据绝大多数者以及伴有严重焦虑、强迫症状者可以考虑在心境稳定剂足量治疗的基础上,短期合并应用抗抑郁药,一旦上述症状缓解,应尽早减少或停用抗抑郁药。 3.物理治疗 急性重症躁狂发作、伴有严重消极的双相抑郁发作或难治性双相障碍可采用改良电抽搐(MECT)治疗,但应适当减少药物剂量。对于轻中度的双相抑郁发作可考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 三、躁郁症的病理特征有哪些 躁郁症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父母中一人确诊患有此病,其子女发生此病的概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遗传学研究发现一些基因可能和躁郁症有联系。但是,至今尚未确认躁郁症是由某个单一因素致病。 研究倾向于支持遗传加环境因素的多因致病说。遗传获得的大脑神经信号生化传递系统的某种不稳定性赋予个体罹病倾向,这种神经生化特质导致个体对情绪和躯体应激更敏感。在特定的生活与生理事件刺激下,大脑的情绪控制系统不能维持适当的安静状态而表现出情绪障碍发作。 目前的研究倾向于支持遗传加环境因素的多因致病说。遗传获得的大脑神经信号生化传递系统的某种不稳定性赋予个体罹病倾向,这种神经生化特质导致个体对情绪和躯体应激更敏感。在特定的生活与生理事件刺激下,大脑的情绪控制系统不能维持适当的安静状态而表现出情绪障碍发作。 在心理学与家庭科学领域发展出许多理论与假设,试图解释躁郁症的心理发病机制。但是,尚无一家学说对病因的解释能用可信的实证资料取得专业研究者们广泛的认同。 躁郁症经常是在青壮年早期甚至儿童期就发病了,最早发病症状出现时不到二十五岁,被称作早期发病。尽管能否在最早的发病阶段明确诊断还是个问题,较早发病是否就意味着对治疗的反应较差也还存在争议,研究发现越早发病的病人越有可能具有同样疾病的家族史。早期发病的病人往往以抑郁症状首发,在第一次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之前也可以有一次或数次抑郁发作。 四、躁郁症的主要注意事项有哪些 容易复发 1、节性复发。每年秋冬季节是精神疾病复发季节,一般狂躁抑郁症患者如果不加以系统治疗,复发季节容易诱发。这可能与此期间人体内分泌的变化及气候对人的精神影响有关。 2、有合理治疗导致复发。很多狂躁抑郁症患者要么没有系统、合理的治疗;要么急于治疗,一味追求速治,快治,恨不得几天就能治好,这样的心态也直接导致了患者在选择治疗方式上的盲目,这样的急切心理往往耽误了有效治疗的时机与疗法。这也是狂躁抑郁症患者求医普遍存在的问题。盲目的择医、乱投医的结果最终耽误了狂躁抑郁症最佳治疗时期,更有甚者会发展成更为久治不愈的结果。 3、有巩固期治疗而复发。临床上有些患者一旦经过治疗后,症状基本被控制了,就不愿意服药了,其实,症状恢复只能说明治疗对症了,但脏腑功能紊乱还没有彻底修复,一旦遇到外界不利因素,很容易导致复发。 4、遇生活事件的刺激。因患者自身存在性格多孤僻、内向、偏激、敏感多疑、好幻想等,在回归社会后,由于疾病对其思维方式、情感、行为模式的影响,使他们更易遭遇负性生活事件,而缺乏应对能力,导致复发。 如何避免 首先,患者应该接受科学合理的治疗,这是预防复发的前提和基础 所谓科学的治疗不但要缓解症状同时去除病根,恢复脏腑正常功能,稳定内环境,这是治愈狂躁抑郁症的前提;而在预防复发方面,必需通过激活机体自愈潜能,提高抵抗力,这种才能有效地防止外邪入侵,避免复发。那种单一治疗、盲目治疗不仅无法令患者痊愈,还会令患者的病情加重,乃至威胁生命,因此,建议狂躁抑郁症患者宁可不治不可乱治,这是有道理的。 其次,在系统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饮食、锻炼,提高抵抗力 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适当的锻炼,保证正常睡眠,合理的饮食等提高抗病能力,这对狂躁抑郁症的康复是有很大帮助的。那么如何能够提高体质呢?任主任认为,中药治疗通过补气、养血、调心、健脾、滋肾的治疗,可以直接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而通过身体的锻炼,合理的饮食,提高体质也是治疗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是依靠自身的抗病能力来抵御狂躁抑郁症。只有体质增强了,才能战胜狂躁抑郁症。 最后,保持轻松的心态很关键 如果只是祛除了患者身体上的不适,没有抚平心灵上的创伤,这不是真正的痊愈,这种痊愈很短的时间就会复发。只有患者心情放松,尽量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学习或生活方面,以平和的心态接受治疗,这样不但好的快,而且预后不易复发。 (声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非本站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