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隋开国 北周虽然灭北齐后国力兴盛,但是北周宣帝奢侈浮华,沉湎酒色,政治腐败,还同时拥有五位皇后。外戚杨坚乘机将北周重臣外遣,朝政逐渐由他掌握。大象二年(580年)6月8日北周宣帝病死,刘昉、郑译矫诏以杨坚为总知中外兵马事,扶持年幼的北周静帝宇文阐,以大丞相身份辅政。相州总管尉迟迥、郧州总管司马消难与益州总管王谦等人不满杨坚专权,联合叛变反抗杨坚。但被杨坚所派的韦孝宽、王谊与高颎等人平定。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登基为帝,即隋文帝,建国隋,定都大兴城(今西安),北周覆亡。 2、南下灭陈 隋文帝意图南灭南朝陈,采纳高颎的策略:干扰南朝陈的农业生产,破坏陈国的军事储积,使陈国损失惨重,而又疲惫不堪。隋文帝于隋与突厥之战胜利后,开皇七年十月废除西梁国。隔年发动灭陈之战,隋文帝命晋王杨广为行军元帅、秦王杨俊、河清公杨素为副帅、高颎为参谋、王韶为司马,兵分八路攻陈。杨素率水军从巴东顺长江东下,与荆州刘仁恩军联合占领延州(今长江西陵峡口、湖北枝江附近江中)等上游陈军防御。由公安东援建康之中游陈军也被杨俊军阻于汉口一带,为下游隋军创造有利条件。下游隋军主力乘陈朝欢度元会(即春节)之机分路渡江。行军总管韩擒虎、贺若弼两军钳击建康,与宇文述军包围建康。开皇九年(589年)二月,隋军进入建康城,俘陈后主,陈亡。开皇十年(590年)九月,隋派使臣韦洸等人安抚岭南,冼夫人率众迎接隋使,岭南诸州悉为隋地,隋朝统一天下。 3、开皇之治 隋文帝倡导节俭,节省政府内不少开支、废除了不必要的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杨坚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严重分裂后的中国,从此中国在大多数的世纪里都保持着他所建立的政治统一。政治方面,隋文帝统一中国后,一面躬行俭朴,一面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巩固政权的措施。由于他明白到”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久长者”之道理,所以由他辅政时开始,就提倡生活节俭,宫中的妃妾不作美饰,一般士人多用布帛,饰带只用铜铁骨角,不用金玉。隋文帝曾想用胡粉和织成的衣领,居然搜遍宫殿,都找不到。这种躬行节俭,使人民的负担相应得到减轻,而且有利于各项措施的推行。任用官员不限门第,唯才是举,通过考试以取士。隋文帝整饬吏治,曾派人巡视河北五十二州,罢免贪官污吏二百余人,又裁汰地方冗员约十分之三。他还宽简刑法,删减前代的酷刑,制定隋律,使刑律简要,“以轻代重,化死为生”。经济方面,仿北魏的均田制,实行均田法,定丁男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妇女则分露四十亩。又减免赋役,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如改成丁年龄为二十一岁,受田仍是十八岁,服役少三年。又改每岁三十日役为二十日,减调绢一匹(四丈)为二丈等。此外隋文帝下令重新编订户籍,以五家为保,五保为闾,四闾为族。开皇初有户三百六十余万,平陈得五十万,后增至八百七十万(唐朝最强盛的“开元之治”时期,全国有户820万,是唐朝的最高值)。为积谷防饥,故广设仓库,分官仓、义仓。官仓作粮食转运、储积用,义仓则备救济之需。文帝又致力建设,在原长安城东南营建新都大兴城;开凿广通渠,自大兴引渭水至潼关,以利关东漕运。学术文化方面,隋文帝大力提倡文教,广求图书。他有鉴于长期战乱,官书散佚,所以下诏求天下之书,凡献一书缣一匹。经一、二年,图书大备,整理后凡得三万余卷。为广置人才,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也促进了教育、文学的发展。为明全国教化,恢复华夏文化之正统,下诏制订礼乐,以提升国家的文化素质。军事方面,鉴于南北朝晚期,突厥藉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时侵扰北周、北齐。故隋立国后,隋文帝便派兵攻打突厥,后来更采用离间分化策略,使突厥分为东西两部,彼此交战不已,隋则得以消除北顾之忧。正由于上述措施的推行,在文帝统治的最初二十多年间,政治清明,人口增加,府库充实,外患不生,社会呈现了一片繁荣,史称“开皇之治”。开皇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是隋朝的极盛时期。 皇位交替隋文帝晚年颇受诸子的困扰。先是软禁三子秦王杨俊;接着在开皇二十年(600年),将长子太子杨勇贬为庶人,改立次子杨广为太子;又于仁寿二年(602年),将四子蜀王杨秀贬为庶人。仁寿四年(604年)七月,隋文帝卧病在床,杨广于是写信给杨素,请教如何处理隋文帝后事和自己登基事宜。不料送信人误将杨素的回信送至了隋文帝手上。隋文帝大怒,随即宣杨广入宫,要当面责问他。正在此时,宣华夫人陈氏也哭诉杨广在她来途中意图非礼她,使隋文帝顿悟,拍床大骂:“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急忙命人传大臣柳述、元岩草拟诏书,废黜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杨广得知后将柳述、元岩抓入狱,并让右庶子张衡入隋文帝寝殿侍疾并将隋文帝周围的侍从打发走。不久隋文帝便驾崩。杨广即位,为隋炀帝。 4、三征高句丽、隋唐大运河、驰道 隋炀帝初期国力仍然兴盛,隋炀帝营建洛阳,开凿隋唐大运河、修驰道与筑长城,带动关中地区与南北各地区经济与贸易发展;并对四周国家展开征讨,扩张隋朝版图。然而,由于隋炀帝急功好利,使得这些作为对社会反而造成破坏。由于长安位处偏西,粮食供应困难。604年,隋炀帝派杨素、宇文恺于洛阳兴建东都,以掌控关东与江南经济,在洛阳周边洛口、回洛等地兴建大粮仓以备荒年时所使用。由于每月要役使民丁两百万人,隋炀帝又注重宫城完善奢华,因此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令宇文恺营建东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并于次年(606年)迁都洛阳。为了沟通江南经济地区、关中政治地区与燕、赵、辽东等军事地区的运输与经济发展,隋炀帝推动隋唐大运河的建造。大运河带来许多好处:将中国重要水系连接起来,形成运输网络;带动沿岸城市的发展,兴起许多商业城市,其中江都(今扬州)更成为隋朝重要的经济中心;促进各个地区的文化发展与民族融合,有人认为这使得中华文明成为有机体的整体文明。然而,由于隋炀帝急促兴建大运河,为人民带来很多负担。掘河的民夫,经久不息地劳动,加上疾病侵袭,死亡人数占全部一半以上。605年,隋炀帝开凿通济渠的同时,带后宫、诸王、卫队等大量人群沿运河巡视南方,沿途之上,花费许多资金,征调许多人民。607年,隋炀帝巡视北方时,征调北方人民经太行山开凿驰道达并州,并向附属的突厥启民可汗要求突厥民众协助开凿驰道。早在隋文帝时期,在朔方、灵武等地修筑长城。608年隋炀帝出巡榆林时动员壮丁百余万人,于榆林至紫河(今内蒙古、山西西北长城外的浑河)开筑长城以保护突厥启民可汗。在政治制度上,隋炀帝改革官制与租调制度,并开始设进士科,最终形成科举制,这些都创新典章制度。大业前期是公认的隋朝全盛时期,即使《隋书》也将前七年和后七年分开来写,以示区别。 5、隋末民变、瓦岗寨起义 隋炀帝多次发动战争劳民耗财,最终引起统治危机。611年,山东、河南大水成灾,漂没四十余郡,王薄率众于长白山(山东章丘)发动民变,抵制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唱出著名的《无向辽东浪死歌》。当时民变范围大多集中在山东地区,不久被隋军镇压。613年,刘元进据吴郡,自称天子,同年被灭。直到杨素的儿子杨玄感于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举兵叛变,达官子弟纷纷参加,隋朝统治阶级正式分裂,带动全国各地纷纷叛乱。河南地区有翟让、李密的瓦岗叛军。616年,翟让在李密建议下,攻破要塞金堤关(河南荥阳东北),打下荥阳诸县。617年,瓦岗军又攻破距东都洛阳的粮食存库兴洛仓。由于李密擅长作战,翟让让位给他。李密自封魏公,建国魏,以洛口为根据地。随后占领回洛仓,直逼洛阳城下。然而内部纠纷猜忌使得李密杀翟让等人,最后投降越王杨侗。河北地区有窦建德的叛军,616年,窦建德领导河北叛军转战河北各地,占据冀州大部分地区,两年后自封夏王,建国夏。江淮地区以杜伏威、辅公祏较强。613年,两人在齐郡(今山东)举兵叛乱,随后南下到江淮南地区发展。617年,占领高邮,切断江都(今江苏扬州)与北方的联系。杜伏威自称总管,以辅公祏为长史。 (声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非本站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