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七亿年以来大规模的集群灭绝至少出现过九次之多,其中最大规模的集群灭绝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发生在古生代末期,这次灭绝主要发生在海洋中。科学家日前宣布,1.83亿年前大批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突然灭绝,其原因是由于史前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底巨大的 “甲烷库”持续释放出大量的甲烷,这些甲烷把海水中的氧消耗殆尽,从而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
研究人员认为,侏罗纪时期猛烈的火山喷发使大气中充满了二氧化碳及其他能够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这导致了全球气候的变暖,深海环境也因此受到影响。海底的甲烷因水温升高而被释放出来,与水中或大气中的氧气结合产生二氧化碳,反过来又加速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一大批生物正是在那个时期灭绝了,人们都认为这是由于氧气的减少造成的,但谁都没有把甲烷的释放和物种的灭绝联系起来。受害最大的当属像双壳类动物一样在海底觅食的有机体———据估计大约有80%的此类物种在那个时期永远从这个星球上消失了。受到影响的还有其他一些海底植物。科学家们认为这一灾难性的释放持续了 5000年———从地质学角度讲“只是一转眼”的时间。据估计那次大释放的总量是今天海底甲烷水合物总量(14万亿吨) 的20%。
(声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非本站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