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鲁迅先生给郁达夫讲过一个段子:寺有一僧,垂死之际,有一桩憾事难以瞑目,便是从未见过女人身体。弟子僧众只得出钱雇一妓女送至病床前,老和尚一看,道:“原来与尼姑一样”。这才放心西登极乐。郁达夫听完从鲁宅一直笑到自己家里,到家后翻遍藏书,不见出处。 2、妻子许广平也经常投入到鲁迅先生的投稿工作中,在柴米油盐,相夫教子之余,会帮先生誊写、校对、包装、寄稿。鲁迅先生每每把手稿乱丢,甚至有时发给来访的客人擦手,或者当废品卖掉。有一回,作家萧红买油条吃,那张包油条的纸就是先生的手稿, 萧红把这一见闻如实地告诉许广平,许广平为此严肃地批评了先生。 3、一次,鲁迅应约为某出版社撰写书稿,由于事先探知该出版社不支付标点符号的稿费,因此他的书稿通篇没有一个标点符号。编辑看了书稿后,以“难以断句”为由,回信要求鲁迅加上标点符号。 鲁迅回复:“既要作者加标点符号分出段落、章节,可见标点还是必不可少的。既然如此,标点也得算字数。”那家出版社没办法,只好采纳鲁迅的意思了。 4、鲁迅少年时代在南京矿路学堂读书,学习⼗分刻苦。在同学中,他年龄最⼩,⽽成绩却最为优秀。矿路学堂当时规定,每⽉考⼀次,考得第⼀名者奖三等银牌⼀枚;四个三等银牌换⼀个⼆等银牌,四个⼆等银牌换⼀枚⾦牌(⾦质奖章)。经过了三年的学习,同学中只有鲁迅⼀⼈换到了⾦牌。当时矿路学堂的总办⽐较开明,学⽣看书报也⽐较⾃由。鲁迅求知欲⼗分强烈,除学习功课外,他还⼴泛阅读古代⼩说、野史、杂书和从西⽂翻译过来的新书。由于家境贫困,为了求知,他把⾃⼰好不容易得来的⾦牌变卖了,买回了⼀些渴望已久的书来读。⼴泛的阅读为他⽇后的⽂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做过统计,他在创作中引⽤过的书,⾜以开⼀个规模不⼩的图书馆。 5、名流免不了常被邀请作演讲,鲁迅也不例外。他演讲时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常常被掌声和笑声包围。有一次他从上海回到北平,北师大请他去讲演,题目是《文学与武力》。有的同学已在报上看到不少攻击他的文章,很为他不平。他在讲演中说:“有人说我这次到北平,是来抢饭碗的,是‘卷土重来’;但是请放心,我马上要‘卷土重去’了。”一席话顿时引得会场上充满了笑声。 (声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非本站立场) |